自2014年開始,運行了一套全國尺度的預報系統,集合氣象資料同化、污染物數據同化、污染源清單自動優化、業務化運行等多種先進技術手段,綜合計算效率和預報準確性,實現未來7-10天空氣質量預報。
城市尺度的空氣質量預報,充分考慮地形和城市下墊面的影響,開展氣象因子的高精度模擬,結合城市級別污染源排放清單模型細化,能夠預報市、區一級別的氣象要素和空氣質量因子。
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擴散模型(LPDM),結合高分辨率氣象場和排放清單,對目標點位大氣污染來源進行預報。
WRF高分辨率氣象場驅動,預報未來3-7天氣團來源貢獻區域分布;詳細(網格尺度)計算污染來源地區,包括交通、電力、工業、生活源貢獻;計算速度快,精度高,運行穩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針對點源、面源溯源結果,實現關停或按比例削減企業不同污染排放量模擬管控前后城市空氣質量改善情況。
結合空氣質量預報和溯源結果數據庫,構建快速決策評估體系,對于細顆粒物和一次污染物評估響應時間小于1分鐘。
每小時三維GSI同化臨近時次污染觀測數據高效預報,開展未來12小時污染預報,預報誤差大幅度減小。為重污染時段污染形勢的精細化預判和空氣質量保障提供更科學有效的決策支撐。
結合空氣質量預報和溯源結果數據庫,構建快速決策評估體系,對于細顆粒物和一次污染物評估響應時間小于1分鐘。
利用LPDM模型,結合高精度地形數據、氣象場結果,開展污染源擴散模擬,能夠自由選擇高度、擴散時間、泄漏強度等信息。適用場景:化工泄漏、森林火災、核污染擴散等。
自2014年開始,運行了一套全國尺度的預報系統,具有全國尺度、中國東部、三大城市群不同分辨率氣象污染數據,并能夠提供未來7天全國不同高度的污染氣象預報數據。
衛星監視大氣成分,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烷、甲醛 以及云霧氣溶膠的成分變化,目前國內外新一代衛星具有較高的時間及空間分辨率,空間分辨率能夠達到3km。
應用案例:提供每日及長期空氣質量實時監測、污染輸送過程分析、臭氧敏感區識別、污染源排放調查、網格化管理等
目前超站建設發展迅速,但是長期運維、數據質量、集成分析都存在較大的缺陷。結合團隊十余年超站數據分析經驗,開發集天空地一體化超站綜合性數據分析診斷平臺,通過多種分析方法,形成一系列污染物分析應用專題,幫助用戶提升超級站數據分析應用的業務水平。
公司參與了10余次國家重大活動的空氣質量保障,表現優異獲得環保部和地方部門高度認可。
結合空氣質量模型、溯源模型和觀測模型量化臭氧外來傳輸,診斷臭氧污染成因,并模擬前體物減排情景,為制定臭氧污染防治的方向和減排目標提供科學依據。
解析天氣過程及定量評估氣象影響,分析污染長期變化趨勢及歷史輸送條件差異,利用污染源排放清單和高精度溯源工具模擬重點行業、企業排放對監測點位PM2.5濃度的影響,定量分析本地貢獻源類別以及區域傳輸影響貢獻比例。
針對空氣質量達標規劃、戰略環評、生態規劃、環境評價等涉及到大氣部分內容開展數據分析和模型模擬。
“三線一單“指的是: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
采用模塊化、功能化設計,具有高度的拓展性,13米長掛箱設計,拓展后使用面積達到40平方米,多余空間可另外放置5-8臺大型監測設備,是國內首個“超級移動監測航母”。
公司聯合芬蘭和國內相關單位,充分發揮江蘇、芬蘭環保企業、科研院所在大氣污染監測、模式模擬技術方面軟硬件優勢和特長,開展基于最新觀測的空氣質量預報及溯源關鍵技術聯合開發。
在南京建設基于傳感器、地基觀測站點、移動觀測平臺、地基遙感垂直探測技術的污染物精密布點的污染物監測網絡。基于所得到的數據,優化空氣質量模型邊界層動力數值模擬算法和實時溯源模式,從而推出適合于中國的大城市PM2.5和氣體污染物預報和污染物溯源產品。為治理中國大氣污染,推進智慧環保生態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025 52147992
sheina@climblue.com